过去一两个月,我的学习状态还算不错,一直在学习 Jetpack Compose 的知识,虽然它不是现在必须学的东西,但之前参加一个 Google 的 StudyJam 的活动,学习了一部分基础的开发知识,但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小 Demo,并没有比较系统地做笔记。后来这个活动奖励了一本《Jetpack Compose 从入门到实战》的书籍,因此决定趁热打铁,把 Compose 学的比较系统一些,把这本书完整学完。这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基本上都花在这上面,原来在进行的 Flutter、Dart 等知识的学习也暂时停止了。
这两个月下来,最大的感受还是自己学习动力还不够充沛,需要出于功利的目的给自己打气,目标就是希望在团队茶话会上能系统地给大家分享 Compose 的知识,这个目标一直在敦促我学习,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我可能就半途而废了。所以最近的一个想法是 给自己一个功利点的目标还是有帮助的,就像之前为了在掘金参加更文挑战拿奖品而努力写博客,为了获得 Compose 的奖品而参加 StudyJam 代码挑战赛,这些功利型目标往往能够激发学习动力,并在达成后给自己带来很大成就感,获得正向反馈。第二个感受是自己学的还是比较慢,这当然是有客观原因,即空闲时间不是很多,工作时通常不好去花大块时间学习,更重要的我感觉还是自己的主观原因,也许是内心抵触、也许是接收能力比较差,都有可能。这块我的想法就是不断给自己按摩,慢就是快,一章一章把书啃下来,掌握得稳固,比看个囫囵吞枣要好很多,避免像之前学习 Android 那样需要不断返工。
对于如何保持住这样的学习状态,最近也有在思考一些东西。第一个是在年初制定了技术学习的 OKR: 📌 2022 OKR 执行记录,以一年为周期制定要掌握的知识,并以月或者双月来追踪进度。这个我觉得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它起到了指引效果,让我能明确在哪些范围内学习,不至于觉得没什么好学的或者想学的太多不知道学啥。以月或双月为小周期制定短期目标并更新进展,能 Push 自己花时间来学习,不然的话负罪感会不断上升,焦虑也随之而来,也可以明确看到自己有进展,在不断补齐知识图谱。不过 OKR 只是一个管理预期、指导方向的工具,我这快一年实践下来的感受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OKR 要求高标准,高预期,实际完成效果往往没有那么好,有可能挫伤积极性,另外有时目标也在动态调整。
第二个是看板工作流,我之前会使用微软的 Todo、纸质便利贴来记录每天的待办事项,后来发现还是有一些短板,比如纸质便利贴一天没做完的事需要在第二天再写一遍、Todo 软件分组多了待办也不是一下就能找到。后来我开始使用看板工具来辅助我的工作流,这个最初是用来方便每周写周报,感觉比 Todo 软件和纸质便利贴更加清晰,任务更易追踪状态。比如我可以把已完成按照每一周划分泳道,本周完成的事项可以拖到这个泳道中,写周报时就非常方便;比如我可以把 OKR 单独作为一个待办的泳道,这样可以随时看到我的 OKR 任务,并且实时更新进展。我目前在用的看板工具是 Obsidian + Kanban 插件,它的内容是保存在本地的,不是例如 Trello 那样保存在服务器上,对于工作中一些任务是比较安全的。当然 Trello 也是个很不错的看板工具,接下来准备试用一下,因为 Obsidian 的看板还是有一些局限性,功能还是稍微少了点,比如我希望任务可以有子任务的功能,Obsidian 看板就不支持。最近工作中,我又回归到纸质的记录待办,不过不是便利贴了,而是一整页纸,主要是为了能够额外记录工作中一些思考和要深入去理解消化的东西。
第三个是语雀和 Flomo。这两个是我目前在用的进行知识管理的工具,语雀主要是记录编程相关和用来写文章,Flomo 则用来积累和编程没有什么关系的其他综合知识。之前看过了《卡片笔记写作法》,总体的感受是积累是很重要的,让知识生长起来,形成一棵树,一张网,知识节点之间能够相互印证、相互碰撞,激发出新的灵感。
之前看稚晖君的视频,感慨他如何能这么厉害,后来看了一个知乎问题:如何看待稚晖君的时间管理水平? - 拟时馈行的回答 - 知乎,感觉这个回答里提到的 主线、支线 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过去常常给自己规划很多学习计划,列了很多 TODO,但发现等真的有时间开始学习时,又陷入不知道该学哪个的纠结中,上面也提到 OKR 中的项目也总是在变化,所以很多时候学习都不连续,也不够深入。我希望吸收稚晖君主线、支线的理念,用在自己的日常提升中:一个阶段中只确定一个主线任务,这个主线任务是自己职业成长规划的重要节点,需要花较长时间持续去学,比如最近的 Compose、之前的 Flutter;其中可以穿插一些支线任务,比如 Kotlin 的一些小知识点、某个库的用法等,用于短期内帮助自己更好地工作。
最近还看了一篇文章《不做时间管理 2.0》,来自我关注的一位博主,提到了他为什么放弃待办事项式的时间管理。待办事项列的越多,反而越焦虑,事项之间还要互相竞争优先级。
我不需要一张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的清单,因为我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我想做、要做的事情,永远多于我可以做的时间。 我更关注的是一个有意义、有目标的人生。当我每年每月每日回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更愿意看到一条长长的,无甚意义的任务清单,还是仅有三五条真正意义的成就清单?
从这里获得的启发其实也是要把精力放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一味追求完成待办事项。也就是要以主线任务为中心。
漫谈许多,最关键的还是动手去做,并且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