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勇昊两个焦虑失眠患者、牙科患者时隔好几个月终于又畅聊了一次。我很喜欢和勇昊聊天,既有好朋友之间感情的联系,又有实际上想法的提炼。
记得上次聊天一个主要话题是从《寻妈记》Lily 和 Mathew 两个人关于情侣之间 Reacher 和 Settler 的关系的争论所引申出来的人与人交往平衡感的讨论。
这次聊了很多事情,牙齿治疗、工作琐事、基金股票以及焦虑的原因。琐事和理财相关的就暂且不表,主要记一下我们的焦虑。其实焦虑的原因无非是来自于压力,只是不同人压力的来源不同,他的是一些家庭因素+毕业就业;我的则是技术学习。
两人聊了挺长时间,互相梳理分析。人往往是这样,看别人明镜一般,看自己浆糊一团。所以有些事情把握不住找人参谋参谋是挺好的。
当时聊的比较粗糙混乱,想到哪聊到哪,现在回想一下,大致上是这几个事情:
- 如何处理
现实压力
和心理压力
? - 如何摆脱气馁、焦虑等
消极情绪
? 先想再做
和边想边做
哪种更好?- 怎样用
粗粒度
和细粒度
结合的方式来管理好事情和时间?
第一个和第二个是放在一起的,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现实压力,比如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工作压力、同龄人压力。这些压力会给我们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气馁、焦虑、急躁等等的负面情绪。面对这些东西,我们每个人的具体的处理方法都不相同,但总结来说无非是积极化解还是逃避躺尸两类大的途径。个人觉得逃避躺尸这种消极应对的方式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总有一天这些情绪会以更凶猛的姿态追上来。所以更好的处理方式是积极化解。
如何处理 现实压力
和 心理压力
?
不要把现实压力和心理压力混在一起,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它们之间有成因上的联系,我们可以想办法将这个联系切断,然后分而治之。
对于现实压力,首先是要坦然面对,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目前处于劣势的情况,只有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才有消解心理压力的心理基础,如果一直无法接受自己遭遇失败、处于逆境,那就会产生一些类似于不服气、愤懑的情绪,这些情绪加上心理压力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种时候,只有和自己和解,才能有继续前行的动力。
其次是要找出现实压力所具象的一件事,如果是学业压力,那就梳理出毕业的要求是啥;如果是工作压力,那就梳理出理想岗位的应聘条件是啥;如果是技术压力,那就梳理出你眼中大神所掌握的技能。找出这些,比较现实情况,差在哪?还差多少?这样至少可以看到一个提升或者解决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做好一些计划,然后执行。
如何摆脱气馁、焦虑等 消极情绪
?
摆脱心理压力带来的气馁、焦虑、受挫等消极情绪,我自己认为一个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忙起来,keep busy,不要去想这些,一直奔跑,让压力追不上自己。但是这个 “奔跑” 需要讲究一些方法,它不是漫无目的地蛮干,而是建立在对现实压力有详细梳理,确定好解决方向后的,有计划的努力。
先想再做
和 边想边做
哪种更好?
这个问题是一个规划或者学习的方法论问题。在要做一件项目的时候,到底是先做好详细的计划呢?还是边做边摸索呢?比如去一个地方旅游,是先研究攻略,规划好游玩路线,还是到了地方再说?放在编程这块的自学来说,对于一门知识,是先看到其全貌,掌握学习的 Road Map,还是直接上手,边学边总结?
我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想好再做,而不是边想边做。做项目、自学编程等等,都需要比较详细的、可执行的计划,做计划会让我们站在全局视角去看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曾经很长时间都是后面这种,边想边做,只见枝叶不见树干,造成我学了很多细碎的知识却没有连成体系。而且老是遗忘,造成我学习总是反反复复,效率其实很低。再来说另一种情况,如果一个人做事心理压力很大,焦虑的情绪很多,经常胡思乱想,因此专注力不够,那么效率同样是很低的。
效率低,意味着获得一定成果的时间就变长了,ROI(投入产出比)是低的,成果就被稀释,成就感、满足感等心理层面的正向反馈效应也会降低,反而容易出现或加重倦怠、消极的情绪。1 天做好一件事和 10 天做好一件事所对应的效率、收获的评价、心理上的成就都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想好再做的一个重点在于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进展或进步。比如将一件 100 分的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 60 分、70 分,这样 ROI 高,所能获得的实际收益高,正向激励也更加明显。至于后面从 60 分到 90 分的过程,或许在跨过了 “万事开头难” 的坎后,基础更好,对全局了解更多,会更加简单。所以更实际的操作形式可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想好再做。
如果不能达到较短时间见成效,那想好再做的价值是没有体现出来的。
怎样用 粗粒度
和 细粒度
结合的方式来管理好事情和时间?
这里提到的粗粒度、细粒度,其实可以对应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目标与实施等。粗粒度就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一些目标,这个可能是一个项目级别的概念,可以是学会一门编程语言、打完一场比赛等等。细粒度就是我们将这个目标进行仔细的拆解细化,把每一步都写下来,变成一个个最小的执行单元,它是可量化、可衡量的,也就是说这每一步的结果是很明确的。这种用粗粒度和细粒度结合的方式来管理项目或个人时间的方法,其实就是 OKR 工作法。
OKR 也就分为两部分,O(Object,目标)和 KR(Key result,关键结果),正是对应着粗粒度和细粒度两个方面。OKR 的一大精要就是 Key result 必须要是可量化的。什么是可量化,就像计算机,0 就是 0,1 就是 1,非常明确,不模棱两可。一个关键结果的完成状态是可以衡量的。
这里想要强调一下 可量化
的重要性。举个我自身学习的例子吧:
过去一年我的学习状态不好,主要原因是懒,不想学习,但是深入研究的话,也有目标定的太大,关键结果不可量化的原因。
比如某个时刻,我是想学习的,但却有时候会陷入我该学 A 还是学 B 的抉择中?两个都想学,两个都挺重要。但可能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往往选择了都不学,做一条快乐的咸鱼(虽然往往这天结束就会后悔)。可是如果将目标限定的小一点,不同的目标分阶段执行,那么在某个阶段内,我只需要专心学 A 而不需要纠结该不该学 B,降低了决策成本。
小结
- 将现实压力和心理压力分开,对现实压力进行梳理,做好解决的计划,按照计划保持忙碌,让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追不上自己。
- 给事情做计划很重要,想好再做,而不是边想边做,这样掌握全局观,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有显著成果。
- 使用 OKR 方法从粗粒度和细粒度两个方面管理项目或者自己的时间。关键结果需要可量化,降低决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