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下。就以学习 Android 为例,我在面试时都很不好意思说我大一就开始接触 Android了,因为学得实在是不怎么样,很多知识点来来回回学了很多遍,却还是不得要领,现在就是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瓶颈期,不知如何进阶深入。非常羡慕那些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动力的人,能够迅速掌握一种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的技术或者知识。我也一直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见效甚微。

这也是我的又一次尝试吧,在「得到」 App 上买了一个精品课,名为《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在发刊词中,作者惯例地吹嘘了一番自己的高效学习事迹,比如学英语学吉他等等。当然我对他的光辉事迹并不感兴趣,我更关注在精品课中能给我提供多少干货。

精品课有文稿和音频,目前我听完了发刊词和第一讲,做了一些笔记,在这里写一篇小文章进行一点系统性的总结。

什么是高效学习?

作者他给出的定义是:高效学习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为目的进行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还需要向名师求助。

他为这段定义提炼出了 7 个关键词:

  1. 适合自己
  2. 学习手法
  3. 短时间
  4. 注意力
  5. 解决问题
  6. 设定目标
  7. 名师

针对第一点,作者介绍了两种学习方法。自然主义和结构主义

自然主义的核心在于模仿,注重文本(一门知识或技能表面的样子)的本身。遇到什么就学什么,积少成多,注重量的积累。比如我们学英语、学书法、学画画等就是自然主义学习方法的经典应用场景。

结构主义侧重对结构和交互关系的一个认识,提倡透过现象去寻求底层的关系。注重结构化、体系化地去学,学习的是一套能举一反三的系统,学会之后的目的是创造,为的是质变。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知识如经济学、医学等就需要使用结构主义的学习方法。

这两种学习方法粗略上能将知识的学习进行划分,比如我想学习弹吉他,就适合使用自然主义;我想学习建筑学,就适合使用结构主义。但这种划分并不是严格或绝对的,在某些领域中需要同时使用到这两种,形成一前一后,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对于我来说,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到底应该用哪种方法呢。其实两种都会用到,在前期学习语法时,更多的是自然主义,通过看书中的语法定义、代码示例,然后自己模仿着来写代码。后期,我们需要用这门语言来实现功能,实现系统时,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时候更多需要结构主义。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两个概念是从理论上进行一些总结,了解它们,正确选择哪一种方法(或者两种结合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作者还提到了碎片化学习,这也是我看到时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点,因为有些人十分鼓吹碎片化学习,有些人十分嫌弃碎片化学习,我可以看看这个作者的观点。

作者认为,碎片化学习的真相是一定要基于搜索,也就是说你要带着困惑和问题去执行碎片化学习。并且最终的效果一定要把碎片连接起来。碎片化学习的局限在于它缺少思考、辩论、与人交流的这些环节。

这个观点我也是比较认同的。碎片化学习的知识最终还是要网罗成体系,才能记得牢,记得住。

课程中还有一些细碎的点这里就不赘述了。总结一下:

高效学习首先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将目标拆解,细化每个阶段的目标细节,利用好碎片化学习的时间,勤加练习,最终形成知识体系。